2017-12-2814:32
來源: 冷凍食品網 發布者:編輯
曾有經銷商說,現在的火鍋料市場不是消費者選擇吃哪個品牌的產品,而是經銷商讓消費者吃什么,消費者就只能吃什么。的確,普通消費者自由購買最多的渠道是商超,但從整個火鍋料行業來看,在商超鋪貨的企業寥寥無幾,畢竟費用太高了。更多的企業選擇通過流通、餐飲、小終端等完成銷售,但這種方式也有個很大的弊端:消費者根本不知道自己吃的是哪家的產品,自然也沒法認知品牌。
那么,能不能做到兩者兼顧,既不用承擔商超的高費用,又能做好品牌推廣呢?
山東濰坊經銷商楊洪波就做到了。他通過在菜市場開設終端形象店的形式,逐步引導消費,增進了消費者對產品和對品牌的認知度。“讓大家像買熟食、買菜一樣,經常買凍品回家。”楊洪波說。
貼近客戶,菜市場里建形象店
居家過日子,少不了買菜做飯,買熟食是常有的事。但凍品不像家常菜和熟食一樣購買頻率高,如何培養人們的這種消費習慣呢?
“讓人覺得方便就行了,有固定的、方便的銷售場所,只要想吃就能買到,而且可以自選品牌。”楊洪波介紹。
這種銷售模式的建立與他之前打理的小生意有很大關系。楊洪波以前是做熟食生意的,由于產品口感較好,在濰坊地區積攢了不少忠實顧客。
2009年下半年,一個偶然的機會,楊洪波經人介紹接觸到了凍品。和熟食需要長時間烹制入味相比,凍品干凈衛生、方便快捷,他非常看好這類產品。剛開始,楊洪波還把熟食和火鍋料產品放在一起銷售,現在已經放棄熟食,專門做凍品生意了。不過,賣熟食的方法卻被他用到了凍品上。
以熟食為鑒,楊洪波在濰坊地區的菜市場設立了6個終端形象店,專門銷售火鍋料產品,這樣來買菜的人能很方便地選購到合適的產品。不過這只是他打造終端銷售模式的第一步。第二步則是以門店為中心開麻辣燙店,并服務其他麻辣燙終端,同時依靠分銷商的力量迅速壯大自己。
做經銷商,除了要有好的銷售模式外,產品也要可靠。雖然進入速凍行業的時間不長,但他也總結出了一套自己的“選品經”。“第一看老板的為人,第二看產品適不適合自己的渠道,第三是產品的質量。”楊洪波說,產品質量穩定可靠,沒有后顧之憂,才能放心大膽開拓渠道。
如今,除了在菜市場開設的6家終端形象店,他還服務著麻辣燙、火鍋店、學生食堂、超市等共4000多個終端,年銷售額1500萬元。
樹立品牌,消費者倒逼產品升級
對火鍋料行業來說,目前確實沒有形成真正的品牌。怎樣樹立品牌,也是困擾整個行業的問題。但在濰坊地區,通過這種形象店,楊洪波逐漸培養了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,引導他們在購買產品時,主動提出要哪個品牌的哪種產品。為了實現這一點,他要求銷售人員必須主動介紹每個品牌產品的特點,根據消費者的需求推薦合適的產品和口味。
“在大城市這種品牌效應可能難以實現,但濰坊較小,速凍食品企業眾多,消費者對這類產品本身就有初級的認識,這也是地區優勢。在此基礎上我有意識地培養消費者認識品牌,一旦有30個、50個人認準這個品牌,他到其他地方就會問有沒有這個牌子的產品了。這很利于我尋找二批商。”楊洪波介紹,有不少二批商就是聽了消費者的話主動找上門的。
對于二批商,楊洪波并不吝嗇把自己摸索的終端銷售模式坦誠相告,而且還給予他們很多支持。“前期量少不怕,哪怕自己不賺錢也要讓二批商賺到錢,這樣二批商越來越多,市場才會越來越大。”楊洪波說,廠家也很喜歡他這種重視品牌效應的代理商。
在福春園的眾多代理商中,楊洪波并不是做得最大的,但福春園把他這種成功的銷售模式分享給了更多的經銷商,這給他增加了很大信心。“只有所有的經銷商生意越做越大,企業發展越好,行業發展更快,自己才會更好。”他感慨道。
同時,楊洪波覺得,若每個經銷商都對渠道深耕細作,充分考慮消費者的需求和感受,對整個火鍋料行業都是好事,也利于業內所有企業都努力提高產品品質,逐步淘汰掉淀粉丸子、添加劑丸子等,提供給消費者真正健康美味的產品。
30000+
三萬家凍品經銷商5000+
五千家凍品上下游企業10億+
交易額10億